在这里,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更新最精确的行业及公司动态。
新闻动态
NEWS
携手打造有意义的创新和共赢关系——访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睿教授
来源: | 作者:pmo2a31cc | 发布时间: 2022-07-08 | 1291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睿博士,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00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开始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血管成像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方法的开发工作,尤其对颅内外斑块成像、血流成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十三五重点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校内交叉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 40篇,专利7项,会议论文100余篇。







陈沐君,飞利浦创投部创新经理。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曾从事 PE/VC相关法律工作,后到国际商会上海代表处从事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推广及配套服务相关商业拓展。2019年加入飞利浦,参与飞利浦与外部创新生态合作的探索和加速落地,与大中华区内的20家创新生态企业建立了常态化互动,并协助MR市场部、神飞云、A&OB超声业务部与多家企业落实合作。


2022年3月3日,经飞利浦创投、MR市场部、MSC、CTS、ICAP 团队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与清影华康的一年多的共同努力,飞利浦与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影华康)签订了有关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图像处理软件的转售采购协议,标志着飞利浦与清影华康长期稳健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该血管图像处理软件是基于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两个团队多年的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而开发、通过与国内顶尖的临床专家紧密的医工结合、针对飞利浦的 MR系统优化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易损性分析软件。该软件充分利用高分辨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对飞利浦 MR系统提供的高质量MR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可精准量化分析颈动脉血管壁斑块及其易损性,可指导脑卒中风险评估、临床精准用药、治疗方案选择。值此之际,飞利浦创投约访了清影华康创始人及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睿教授,为飞利浦的各位同仁讲述他对于科研与临床、创新应用及合作共赢相关的理念:









清影华康源源不断创新动力的源泉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中心和飞利浦是老朋友了,双方合作十年有余,您如何评价这一段合作经历?




清华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和飞利浦结缘已久,中心自成立之初就和飞利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心于2010年6月15日正式成立,作为中心筹备过程中的里程碑之一,我们在当年1月完成了设备招投标。行业内被称作GPS的三家影像设备巨头企业都参加了招投标,而我们最终选择了飞利浦,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首先,飞利浦提供了开放和友好的科研平台。中心需要依靠高性能的设备研发MR序列、影像后处理算法、和新型MR成像线圈。飞利浦开放的科研平台为我们的科研和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次,飞利浦扎根中国市场,本地的市场、销售、和科学家团队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契合了我们对设备厂商提供全方位售后支持的期待。最后,是双方对知识产权归属的一致认知。飞利浦在知识产权归属方面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尊重,中心能够完全享有我们依托飞利浦平台自主开发的技术的知识产权。和飞利浦一同开发的技术则由双方共同享有。这三大因素构成了合作的基础。2010年底设备快速安装实施到位,2011年初完成验收并启动科研工作。随着合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中心也逐渐和飞利浦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和飞利浦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也越来越顺畅,最终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合作。


中心致力于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所有的研究都紧密围绕临床上最显著的问题,目前重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始终对接临床,和临床医师一同做研究,一同开发新技术,最终产出也会应用到临床,惠及全国广大医生和患者。而我们与飞利浦的合作使得整个链路形成闭环,飞利浦提供了开发的平台,帮助我们针对细分疾病领域开发新的诊断方法和工具;同时,当产品具备雏形时,我们可以通过飞利浦的客户网络做临床验证,飞利浦强大的客户群体赋能了产品的快速落地。


CareII多中心临床研究就是很好的例子,全国有14家顶级医院参与了该临床研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飞利浦的客户。各方良好的合作最终形成了多赢的局面:对于中心来说,加速了技术推广;对于飞利浦而言,合作的成果扩大了MR的应用范围,为现有和潜在客户提供了前沿的成像技术和诊断工具;而客户医院则提升了科研能力,各个分中心围绕CareII研究发表了20多篇SCI论文,直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临床医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飞利浦合作。


飞利浦的创新能力在行业内非常突出,例如压缩感知技术,就是飞利浦最早应用的。飞利浦的创新基因和清华高度匹配,过去十年来的合作非常愉快。目前,双方的信任度已经很高,未来将继续在三个层次上推进合作:首先,我们将继续在飞利浦的平台上做基础研究和开发;其二是多中心临床研究和临床验证;第三是产业转化,希望双方能基于商业逻辑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尽快将科研的成果惠及临床。相信通过中心和飞利浦的合作,双方都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飞利浦 Ingenia 3.0T M为清影华康持续创新赋能






关于中心的科研方向,您首先提到了心脑血管疾病,您认为这一领域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清影华康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心脑血管病是中国人的头号死因,是关乎国人生命健康福祉的最重大疾病。在这个领域内,清影华康首要关注的是缺血性和出血性的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我们观察到临床可用工具的性能和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鸿沟:磁共振成像系统在中国日渐普及,但目前用户通常只用到了MR系统性能和功能的30%,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势。在脑血管病诊断场景,影像科通常会做颅内MR平扫、T1、T2、Flair、DWI等常规序列。这些序列确实可以清晰地展示脑血管病的病灶,但是当我们加入时间维度,希望纵向地观察疾病的发展时,就会发现这些序列的不足之处:只能看到脑血管病的结局,并不能对脑血管病的病因解释提供充分的证据。打个比方,如果大脑是一片农田,如果只看到田地干枯,但是不知道灌溉系统中哪一处发生了问题导致供水不畅,也不了解问题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显然不能根本性地缓解干涸。因此,我们提出应当用影像学的方法找到真正的病因,并为此开发了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和血流成像的方法来解释疾病;这项技术在缺血性卒中场景已经得到了应用,通过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不仅看到斑块的位置、大小,还能进入斑块内部,通过分析成分判断斑块的易损性,提前发现卒中风险,实现治病于未病。我们认为这是影像技术对临床做出的一大贡献,即从脑血管病的病因出发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看到病灶明确病因只是第一步,选择并指导术式、实现精准而有效的治疗才是最终目的。我们看到了目前各种术式实现精准治疗的欠缺,这个领域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目前清影华康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拓展:看到脑血管病的病灶和病因后,可以用内科的方式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或血脂;对于易损颈动脉斑块,我们的产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使用神经介入的方法行支架手术亦或是内膜剥脱术。影像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更充分的决策依据。


影像技术的使命必然会进一步演化,推动这一演化是清影华康的使命。从看到病灶,到找到病因,直至指导临床决策。下一步我们将从以CareII为典型代表的“横向”研究出发,进入全临床诊疗流程、包含随访记录的“纵向”研究,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高级别的依据。这是我们未来十年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业,而我们已经在路上。例如,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对颈动脉斑块内部出血的病人,行支架术易引起术中和术后的脑梗,此类病人更适合做内膜剥脱术,我们将基于这一初步结论开展随机对照研究。我们希望与飞利浦这个强大而可靠的伙伴同行,一同开展诸如此类的重大临床研究项目。


清影华康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分析软件用户界面



清影华康及其背后的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多年来已经和飞利浦展开了多维度的合作,您如何看待创业公司与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创新?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也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创新融入了清影华康和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的基因。飞利浦是主动创新的公司,许多有突破性意义的新技术通过飞利浦的平台进入了临床,服务用户并造福患者。对于类似清影华康这样的初创公司,和大企业的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双方对于创新的理解是否一致。创新其实是被大量滥用的词汇,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意义和价值。作为清影华康的创始人,我始终关注公司投入资源钻研的方向是否契合有意义的创新这一点。我们认为有意义的创新要能够为行业提供积极的变化,例如简化繁复的流程,并适时推进陈旧规则的演化,而绝不仅仅是为了“新”的噱头而制造。清影华康背靠全球顶级的科研力量,致力于打造突破认知边界和改变行业规则的创新。在我们熟悉的医疗AI领域,我们看到了行业对于创新的定义的阶段性演化。在目前这一阶段,AI已经帮助用户实现了降费增效,用AI部分替代医生对影像的判读从而降低工作负担;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创新的要求是挖掘AI所能带来的更本质的突破,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超越,通过AI实现人类所不能及的结果。这也是下一阶段行业发展和企业在大浪淘沙中生存的必然要求。




清影华康优秀的产品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行业内有目共睹,但是公司在融资方面却相当克制,在喧嚣的资本市场中保持冷静并不容易,背后是怎样的思考? 




市场见证了这一阶段医疗AI的繁荣,但繁荣背后,市场也是冷酷而公平的。近年来部分企业在港股市场的表现已经揭示了变局的显现。面对下一阶段的创新,投融资的游戏规则也将随之改写。超越医疗器械产品成熟周期和医疗行业发展规律、快速抬高企业估值的预期,将在下一个创新时代中受到考验。清影华康发展至今对投融资的热潮保持了谨慎和克制,我们要把自身的创新型技术和产品以及商业模式做的更坚实,对企业的价值有清晰的判断,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基于该战略寻找合适的融资和战略伙伴。我们对投资人的第一诉求是其能在价值观上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认可我们的产品策略和研发方向的长期价值,并基于这份共识携手向前。



本文转载自《飞利浦科技社群会刊》 2022年度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