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更新最精确的行业及公司动态。
新闻动态
NEWS
“颈动脉斑块MR影像判读与科研培训班”圆满成功
来源: | 作者:pmo2a31cc | 发布时间: 2021-08-09 | 1882 次浏览 | 分享到:

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CT/MR规范化扫描策略与新技术学习班暨颈动脉斑块MR影像判读与科研培训班” 于2021年8月6日-8日在福州成功举办。由于疫情原因,会议采取线上形式举行。本次培训班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CT/MR诊断与新技术最新进展以及规范化扫描策略”进行授课,并同期开展了斑块成像理论培训、斑块影像判读实战培训及科研方法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学员们收获颇丰。




斑块成像理论培训


8月7日下午,斑块成像理论培训第一环节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思清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英教授主持。



首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薛蕴菁教授带来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特征与MR影像队列研究进展》讲座。该讲座中,薛教授介绍了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与评价体系,以及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享了基于颈动脉MR管壁成像的队列研究进展。薛教授的讲座内容内容详尽、紧扣前沿,扎根临床实践又极具国际视野。



来自清华大学的宁梓涵博士介绍了《MR血管壁成像技术进展》。该讲座提到,MR管壁成像技术开发及临床应用价值的论证已初步成熟,医院普遍具有开展血管壁成像的硬件和序列基本条件,准确快速评估动脉MR管壁图像需要专业的后处理软件和AI等内容。



清华大学乔会昱博士带来了《MR血管壁定量成像技术进展》的讲座。乔博士详细介绍了临床背景、基本原理及血管壁定量成像技术进展,内容覆盖了单参数血管壁MR定量成像、多参数血管壁定量成像等前沿技术。



斑块成像理论培训第二环节由福建省立医院周东升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跃明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东野博士讲解了《颈动脉斑块MR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李博士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背景及意义作了详细的介绍,重点讲解了易损斑块特征的识别及斑块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原则。此外,李博士对斑块后处理分析做了介绍,指出通过清影华康斑块分析软件可以更好地进行斑块定性及定量评估。




清华大学的陈硕博士介绍了《颈动脉MR管壁成像质量控制要求》。陈博士首先回顾了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图像信号质量控制的标准以及成像线圈和序列的技术要求,并展示了相应的结构化报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江培榕医师作了《MR动脉管壁成像案例交流》的讲座。江医师通过多个案例分享,指出利用MR动脉管壁成像技术可实现颅内动脉和颈动脉的高分辨无创血管壁成像,有利于临床对动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明确责任病灶、评估易损性。目前大部分医院已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可以在临床逐步开展应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幸章力医师讲解了《基于高分辨MR对基底动脉斑块与椎-基底动脉血管解剖形态的初步研究》。讲座提到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其中颈动脉-颅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占比最高。基于上述背景,讲座探讨了椎-基底动脉解剖形态与基底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椎-基底动脉的不同形态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斌教授作了《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临床应用分享》的讲座。讲座指出血管壁成像技术已成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工具,随着软硬件的提升,大范围全景成像已成为可能。孙教授通过展示多个经典病例,体现了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并提示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提高血管疾病的检出率。




斑块影像判读实战


斑块影像判读实战培训由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霍然博士主讲。霍博士详细地展示了清影华康的斑块分析软件的各项功能,包括管腔管壁勾画,斑块钙化、出血、溃疡、脂质坏死核、疏松基质等成分的判别和定量分析,三维重建等。随后进行的后处理软件在线体验环节吸引了很多学员,清影华康斑块分析软件远程实操演练使学员们受益良多。





科研方法培训


8月8日,科研方法培训把培训课程推向高潮,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霖医师和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周作福教授主持。



首先,清华大学的赵锡海教授讲解了《基于影像学的科研设计方法》。赵教授介绍了科研设计的重要性,指出“科研设计,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石;好的科研设计,一定会产生高质量的成果!”。之后赵教授介绍了临床科研思维导图,建立科研思维需要强化训练,最后详细讲解了科研设计方法和临床科研十法则,分享了科研设计的技巧。赵教授的授课让专家和学员都收获颇多。



随后,清华大学宁梓涵博士作了《科研设计案例分享》。宁博士以“烟雾病患者心脏和肾脏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为例,围绕影像学的科研设计方法,对样本量选择、成像方案的制定、图像的处理分析和判读、可行性分析论证等关键科研环节作了详细介绍。其中在图像处理与分析环节,其案例课题采用清影华康公司斑块分析软件开展。



《常用医学统计方法实战训练》环节,由清华大学赵锡海教授继续授课。赵教授细致详尽地讲解了数据预处理、对比分析、相关分析、ROC分析、重复测量和诊断试验等常用科研统计方法,讲授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资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案,并利用SPSS软件行了实操演示。此外,赵教授还在授课过程中提供了在线数据,手把手指导学员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学员记忆和熟练度,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得到了专家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随后,赵锡海教授又进行了《SCI论文写作方法》的讲解。SCI论文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都非常重要,赵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从论文写作前准备、论文写作思路到写作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享,结合课题组之前发表的文章,分析每一部分的作用和写作技巧、注意事项等。



复旦大学陈振森研究员讲解了《关于SCI论文投稿与修稿》,从如何选择合适的杂志、如何逐渐熟悉本领域的主流期刊切入,详细介绍了SCI论文投稿和修稿基本流程。陈博士强调需做好投稿前准备,重视论文投稿步骤,熟悉论文评审,并对修稿的基本策略和其它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分享。整个讲解深入浅出,学员们受益匪浅。



最后进行的是《Journal Club-SCI论文赏析》,由清华大学的韩华璐博士和沈睿博士分享。




韩华璐博士分享了《成年人烟雾病患者联合血运重建手术后的血管重建评估——超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灌注MRI与DSA比较》



沈睿博士分享了《Impact of combined plaque structural stress and wall shear stress on coronary plaque progression, regression, and changes in composition》



本次培训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一千五百人,浏览量超过六万八千余次,学员热情高涨,获益良多。本次线上培训获得圆满成功。